7月7日,重庆市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江津区顺利召开。自2021年全面启动禁渔工作以来,过去四年里,重庆稳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线上配资炒股,在退捕渔民安置、执法监管以及生态修复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效。会上,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了《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,明确未来三年长江禁渔目标任务。
\n重庆市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
\n“成绩单”亮眼:渔民安稳、执法强化、生态向好
\n推进会通报,四年多来重庆长江禁渔取得阶段性突破,交出亮眼“成绩单”!
\n在退捕渔民安置方面,实现跟踪监测、就业帮扶、社保兜底“三个全覆盖”——6525名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稳定就业,10315名符合参保条件的渔民全员参保,303名困难退捕渔民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,渔民生产生活持续稳定。
\n禁捕秩序总体平稳:农业农村、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高效协同,深入实施“亮剑”“平安长江”等专项行动,常态化开展“四清”,即清“三无”船舶、清残留网具、清违规垂钓、清涉渔市场整治,非法捕捞风险隐患动态消除。“平安长江”“渔政亮剑”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,“四清”(清“三无”船舶、清残留网具、清违规垂钓、清涉渔市场)整治持续推进,非法捕捞风险动态清零。
\n执法监管能力不断提升:执法人员较禁捕前增加93%,执法船艇、车辆分别增长158%、31%,建成1000余个共享AI视频监控,实现“三江”干流全覆盖,涉渔风险隐患核查处置时长从1天压缩至2小时内,闭环处置办结率超95%。
\n生态修复成效突出:制定实施珍贵濒危物种保护行动计划,系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、栖息地调查和完整性指数评价,梯次发布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名录,不断夯实长江渔业资源基础。长江干流(重庆段)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较禁捕前提升2个等级,长江鲟、胭脂鱼、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明显增加。
\n目标明确:渔民保障不打折 江鱼保护再升级
\n《行动方案》明确未来三年攻坚目标:
\n2025年底,退捕渔民有就业意愿者就业率、需救助者纳入帮扶体系率均达100%;非法捕捞发案率下降5%,督办案件侦破率100%;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达58。
\n2027年底,退捕渔民就业与救助政策持续全覆盖,非法捕捞发案率累计下降9%;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升至63,实现档次提升。2027年后将持续按国家部署推进。
\n江津区石宝坡禁捕管理工作站巡查区域
\n七大任务:筑牢禁渔防线
\n依照《行动方案》内容,部署七大重点任务,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:
\n退捕渔民安置保障:开展动态监测,实时更新就业、收入、社保等信息;做好就业帮扶,常态化“就业援助月”“春风行动”,公益性岗位托底零就业家庭;对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、特困,运用防返贫监测机制分类施救;做好退捕地、户籍地、参保地三地分离的退捕渔民参保工作。
\n严打非法捕捞:公安、农业农村、市场监管等联合开展“平安长江”“渔政亮剑”等专项行动,严打“电毒炸”“绝户网”“泥鳅钓”等非法捕捞及利益链。线索双向移送、闭环管理,杜绝“以罚代刑”;落实“一案七查”(身份、渔具、船舶等),全链条打击。做好川渝联合巡航执法,共享信息,构建执法数据互通、案件协作机制。
\n执法监管强化:严管水产品流通,整治“长江野生鱼”虚假宣传,监测网络“野生鱼”销售。监管制造销售环节,动态更新禁限售关键词库,网络监测下架违规商品,倒查渔具来源。清理“三无”船舶,乡镇自用船舶统一标识。严打“爆炸钩”“可视锚鱼”等休闲垂钓的变相捕捞。
\n执法体系建设:配备船艇、无人机、视频监控等装备,构建“水陆空”立体防控(覆盖长江、嘉陵江等干流100%视频监控)。配齐执法人员与协助巡护力量,纳入财政预算。依托河长制,责任到区县、镇街、村居;推进大综合执法改革,下沉力量参与禁捕。建设“长江治渔”应用,打通人社、公安等部门数据,贯通区县-乡镇多跨协同处置涉渔事件。
\n水生生态保护修复:推动《重庆市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条例》出台,提升收容救护能力。加大长江鲟、胭脂鱼等鱼类的放流规模,年放流1500万尾以上(濒危物种占10%)。调查重要栖息地并发布名录,加强6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管理,推进产卵场等生态修复(过鱼设施、生态调度),开展“绿盾”自然保护地监督。规范监测技术标准,覆盖干流100%资源监测。
\n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:做好特色鱼类开发,建设种质资源库、现代渔业科技试验基地。推广稻渔综合种养、设施循环水等模式。改造传统养殖基地,拓展观光、垂钓、科普等功能,引导野钓群体转移。
\n社会共治推进:推动“渝钓通”实名登记。针对垂钓群体、沿江居民等重点人群,开展“进机关、社区、校园”等宣传教育活动。完善有奖举报机制,提升社会关注度。
\n上游新闻记者 牟峰线上配资炒股
弘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